三是在新式学校接受教育的中国人。新式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是西学和汉学两者兼有,教会学校还设有宗教教义。小学和普通中学以中西文化和科学常识的基础知识教学为主,专科学校和大学则以各种专业教学为主,西学的比例较大。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具有相应的知识层次和结构,尤其是专科学校和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大都成为掌握某种专业知识的新型人才。随着新式学校的发展,其毕业生逐渐由社会低层向高层分布、由教会领域向其他各个领域扩散。如京师同文馆,1887年时有8名毕业生留馆担任教习。到1890年,又有10名毕业生担任教习。上海广方言馆到19世纪末,先后留馆担任教习的毕业生有9名。中西书院到其开办十周年的1892年时,已有200多名学生毕业,并进入新兴的部门工作,“或至各海关,或至电报官商各局,以及招商、铁路等局办事”,也有到“各处设立电报、水师等学堂”继续学习者“数十人”。格致书院不仅有不少在校生毕业,而且培养了社会上的许多西学爱好者。它从1886年起开始实行按季课试,社会上对西学有兴趣而又有所知的人均可自由参加考试,到1894年结束,连考9年;从1889年起又开始实行特科,到1893年结束,每年两次,连续5年,共计考课46次。课艺的内容90%以上涉及西学和时务。参加考课的人员中有1878人获得了超等、特等、一等奖,参考人员总数当不会少于万人,他们的地区分布也相当广,涉及了十多个省、区。还有一批毕业于各专门学校和留学回来的学生分布于洋务企业和海军之中,担任技术人员和指挥、驾驶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影视:印度电影dumhiho